如何不斷推動法院日常更加高效便民,商水法院一直在探索,特別是新一屆院黨委班子組建完成后更是一直思考破解這一難題。在調研的基礎上,商水法院凝聚多方合力,以張莊法庭為試點,圍繞“以黨建帶隊伍、以隊建促審判”的工作中心思路,積極打造“零距離法律服務站”的黨建品牌,建立了“黨建+N”的工作新模式,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服務距離。同時又以點帶面,將黨建工作融合于審判執行等法院各項工作中,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法院工作思路、工作模式新的改變。
堅持黨建引領,加強組織領導。
商水縣人民法院新一屆黨組為認真落實“支部建在庭上”的工作部署,以張莊法庭為試點,指導張莊法庭成立了黨小組。黨小組堅持每周集體學習,探討在院黨組及機關黨委的帶領下,如何堅持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,強化司法便民利民措施。經過院黨組多次調研,形成了“零距離法律服務站”的工作新模式。
改變工作思路,強化訴源治理。
一是張莊法庭每周二為法庭開放日活動,法院主動協調邀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群眾代表參與庭審旁聽,自覺接受監督,達到普法教育相結合;二是針對農村熟人社會、人情社會的特點,法庭在堅持合法自愿的基礎上,著力加強調解工作,邀請商水縣司法局派駐人民專職調解員駐庭調解,實現訴調對接面對面;三是與當地政府聯合發文,制定《人民調解員調解規程》,進一步規范了訴調對接工作流程,同時又簽訂訴調對接方案,使得訴源治理工作得到了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;四是在審判工作上主動與當地的村規民約相結合,以巡回法庭的工作模式將審判工作深入到鄉村,并邀請村民參與庭審,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。
暢通調解渠道,“便民”樹新風。
一是法庭除積極邀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調解員駐庭參與調解,還特邀8名人民調解員參與調解工作,以促進調解工作多元化,爭取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,化解矛盾;二是
法庭設立了音視頻調解室,推動人民調解工作扎實開展,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;三是印制訴調對接工作手冊,并下發到各行政村,工作手冊中有法庭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,方便群眾電話咨詢、調解、訴訟。四是為實現老百姓打官司“少跑路”“不跑路”,打造“家門口訴訟”模式,法庭設立立案室,建立“綠色通道”,從立案開始便為群眾提供便捷,同時還在在58個行政村安裝法律服務聯系點版面,以方便群眾與法庭溝通。
建立黨建+N新模式,推動全院工作新常態。
商水法院目前正以“黨建+N”的新型工作模式推動法院的各項工作,充分發揮院黨組的領導作用,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,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意識,大力推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將黨建工作體現在法院發展的各個環節,有力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創新發展。